<
    因此,没有腐乳的收入,还有满减,明日估计能有利润有个六两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余满听了又觉得心满意足,他们没开店铺折腾的时间也没比现在少多少,利润一天少的话一两多一些,最多也就二两左右。

    算完了银子,贺晏往余冬手里塞了十个铜子儿,“小冬,这是奖励你这段时间的。我们小冬每日又是喂鸡又是挖野菜,还有烧火,给我们家里干了不少活儿呢。”

    余冬怔然地看着掌心的铜板,只觉着怎么沉甸甸的。

    “一二三……十,”余冬用手指一个一个数着,圆了眼睛问,“晏晏哥,这真是奖励给冬冬的吗?!哥哥,这是真的吗?”

    余满其实也有些措手不及,他倒不是不舍得,只不过是没有这个意识去做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别说是像他们这么大点儿的豆丁了,就是还未成亲出嫁的子女,都很难从爹娘那得到几文钱花用。

    “……对。”贺晏笃定道,“怎么,难道冬冬觉得自己没有干活吗?”

    鲜少见有长辈会因为小孩给家里干活了就给他们奖励的,不,应该是没有,因为干活在家里是必须的,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余满愣了几秒,跟着点头。

    “冬冬干活了啊!”余冬笑眯了眼,“嘻嘻,好哎!”

    明明与牛蛋他们相处了一些时日后,余冬便觉得自己长大了些,不再自称自己为冬冬,眼下一激动又这么称呼了。

    只见他翻来覆去将自己的铜板数了又数,而后分了三个出来,又分了三个,他走到余满身边,“哥哥,这是冬冬给哥哥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晏晏哥的。”余冬给余满放了三个,又将三个放在贺晏面前。

    主打一个端水弟弟的模样。

    贺晏低头认真看着余冬,发现他脸上还真没有出现一星半点的不舍。

    好家伙!

    余冬小朋友果然是他们家最大方的那个!

    “怎么又给回我们了?”

    “嗯,这是冬冬给晏晏哥和哥哥的……奖励!”

    可不是只有冬冬一个人有奖励哦,哥哥们都有啊!这样大家都很开心的!余冬挺着小胸脯骄傲道。

    余满正要一推,本就十个铜板哪能真要了去,有这份心就够了。

    但转念一想又停住了手,就见面前的贺晏已经将铜板揣入怀里。

    他视线一移,余冬见他晏晏哥利索收了三个铜板高兴得手舞足蹈,便也学着贺晏那样揣入怀里。

    纠结了半晌,余满当着俩人的面儿,将三枚铜板用红绳给串起来。

    好了,这样就能稳妥地放入荷包来,不会认不出来了,余满拍了拍荷包。

    余冬捂着嘴嘻嘻笑,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雀跃得好像有只小鸟在展翅飞翔,闹腾得很。

    将铜板全部堆好,贺晏暂时懒得串起来,就这么把铜板锁紧柜子里,推开门出去。

    这会儿余时仁他们已经把活干得差不多了,明日的卤干也已经浸入卤水中,贺晏便把剩下不多的豆制品用篮子装着,递给余时仁。

    “仁哥,这你拿回去,不吃就当人情送了。”

    篮子里装着约莫有三斤多,里头什么都有些,都是卖剩下的,余时仁也没推脱,对于贺晏的挑嘴也算是有所了解了。

    他是不愿意经常吃同一种食物的,所以家里卖剩下的豆制品,贺晏是看都不想看,更别说吃了。

    余时仁接过篮子,“成,正好和三叔他们分一分。”

    “仁哥今日要回去?”余满问。

    余时仁点头,“你嫂嫂有些不舒服,我回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余满着急,“莫不是累着了?”

    “不是,约莫是中了暑热,有些头晕作呕。”余时仁对于自家娘子的身体还是比较了解的,累肯定是不会累着。

    贺晏将跑来跑去的余冬抓在怀里,问道,“嫂嫂不用去医馆看一看么?”

    今日是闷热了些,但也没怎么出汗干活啊,这么容易就中暑热,身子骨太差了些。

    “有的,两月就去看一回。”余时仁心领道,他也有些奇怪,今年她的身子骨已经好了不少,最热的时候都没中暑热,今日出个门反而受不住了。

    余时仁说得心里头不舒服了,和他们说了两句就扭头出门去。

    等余时仁离开了,余庆礼这才憋不住了,“大堂嫂什么时候才能怀上。”

    余晓月一把拍他脑袋上,“这事与你何干!”

    “就是啊,小礼。”余庆义附和妻子的话。

    “我这不是替仁哥他们着急嘛。”

    余庆礼说完,就见自家大哥朝他憨笑,他怒翻白眼,就装吧。别人不了解他吃了那么多亏还能不知道他是黑心芝麻馅的?

    说实话村里的闲话真的一年翻过一年,每年都有新的闲话,对于许久未能开怀的妇人夫郎,人们总是不惮于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们。

    余庆礼这个还未成婚的汉子都听了好几回。

    余晓月也跟着惆怅,摸了摸自己的肚子,“哎,那也急不来啊。”

    一声叹,声声叹。

    梅玲至今未开怀的事情就好像阴影一般笼罩着余家人。

    贺晏一时间不好说些什么,好在正逢贺旭从阳临县回来,他寻着地址摸了过来。

    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,“晏哥,嫂夫郎!我接了个大单子!”

    在阳临县兜兜转转小半月,总算是让他搭了寺庙的路子,还是个香火旺盛的寺庙,里头僧人就有上百位,就在阳临县和阳东县的交界处。